2025年10月29日,机电学部张如意老师以《人的认识从何而来》为主题,凭借AI赋能的创新设计,打造了一堂议题式架构清晰、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扎实、思政元素与专业特色无缝嫁接,且有生活温度、有思维深度、有实践向度的高质量的思政课。这堂课程既是张老师对“AI服务教学”的深度实践,也凝聚了学部思政教研组的集体智慧,为思政课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。
在课堂设计中,张如意老师的AI应用巧思紧扣教学目标。针对数媒专业学生特点,她依托AI搭建“数字赋能师”实践场景,提供“AR扫描历史场景”“VR线上博物馆”等工具包,引导学生设计“AR眼镜看打铁铺虚拟锻造”等体验方案。这一设计并非技术堆砌,而是通过AI将哲学原理与职业场景对接,让学生在技术应用中理解“认识指导实践”,同时借助AI梳理温州“四无企业”污染数据、市民反馈等素材,让抽象原理有了数据支撑,展现出对“AI赋能知识具象化”的精准把控。
这堂优质课的背后,是机电学部思政教研组的扎实研讨。课前,教研组围绕“AI与思政课深度融合”攻关:针对“原理落地难”,提出“AI激活地域文化”思路,建议将温州“木活字印刷”等元素转化为交互素材;面对“学生参与度”问题,共同设计“AI辅助认知螺旋图”,实现“实践到认识再到新实践”可视化。课后复盘时,教研组进一步探讨“AI工具交互优化”“个性化评价”等方向,为后续教学改进明确路径。
此次实践与研讨,既展现了张如意老师的教学创新力,也体现了教研组“以研促教”的氛围。未来,学部将继续深化AI与思政课的融合探索,推动教学质量再提升。
文字:刘纯珍
供图:刘纯珍



